2025.02.07今天是我写日记的2327天。 女,46岁 主诉:咳嗽2年2024.02.28就诊。 现病史:2年前出现咳嗽,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,使用吸入剂治疗,当地治疗效果不佳,今来就诊。 刻诊:咳嗽,无痰,

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儿童健康 断咳嗽变异性哮喘,运用中医经方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

2025.02.07今天是我写日记的2327天。

女,46岁

主诉:咳嗽2年2024.02.28就诊。

现病史:2年前出现咳嗽,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,使用吸入剂治疗,当地治疗效果不佳,今来就诊。

刻诊:咳嗽,无痰,感觉口水粘,有哮鸣音,遇刺激性气味发作,遇冷发作,咳嗽时气喘,夜间咽痒、耳痒,无胸闷,疲劳乏力,脚肿,纳可,大便不规律,小便正常。

舌淡暗,苔白腻,脉弦滑。

站群论坛

图片

处方:射干15g,麻黄10g,紫菀15g,款冬花15g,细辛9g,五味子10g,姜半夏20g,炒莱菔子15g,炒芥子10g,紫苏子10g,蝉蜕6g,炒僵蚕6g,炒牛蒡子15g,西青果10g,防风10g,中药5剂,日一剂,水煎服。

2024.03.04

刻诊:咳嗽明显好转,咽痒减轻,无痰,无哮鸣音,口水不粘,咳嗽时气喘,夜间耳痒,无胸闷,疲劳乏力,脚肿减轻,纳可,大便不规律,小便正常。

舌淡暗,苔白腻浊,脉弦滑。

图片

处方:射干15g,麻黄10g,紫菀15g,款冬花15g,细辛9g,五味子10g,姜半夏20g,炒莱菔子15g,炒芥子10g,紫苏子10g,蝉蜕6g,炒僵蚕6g,炒牛蒡子15g,西青果10g,防风10g,瓜蒌子15g,茯苓30g,白术20g:中药5剂,日一剂,水煎服。

2024.03.11

刻诊:咳嗽气喘较前好转,服中药后不用吸入剂,无咽痒,无痰,口水粘,无哮鸣音,后背怕冷,口苦,耳朵不痒,无胸闷,疲劳乏力减轻,脚肿减轻,轻微脚肿,纳可,大便黏、稀,小便正常,睡眠可,舌淡暗,苔白腻,脉沉细。

图片

处方:射干15g,麻黄10g,紫菀15g,款冬花15g,细辛9g,五味子10g,姜半夏20g,炒莱菔子15g,炒芥子10g,紫苏子10g,蝉蜕6g,炒僵蚕6g,瓜蒌子15g,茯苓30g,白术20g,白芍20g,炙甘草10g,薏苡仁30g:中药5剂,日一剂,水煎服,1剂服2天。

2024.03.28

刻诊:5天前因呕吐,在当地诊所输液、服药之后呕吐好转,之后咳嗽气喘反复,咽痒,有少量黄痰,夜间有轻微哮鸣音,无鼻塞流涕,无咽痛,无发热,无胸闷,怕冷,手脚凉,后背出汗,口苦,口水粘,胃胀,纳可,疲劳乏力,轻微手脚肿、眼皮肿,大便稀、量少,小便正常,难入睡,舌淡暗,苔白腻,脉沉细。

处方:射干 15g,蜜麻黄 10g,细辛 9g,五味子 10g,姜半夏 20g,炙甘草 10g,紫菀 15g,款冬花 15g,炒莱菔子 10g,瓜蒌子 10g,蝉蜕 6g,炒僵蚕 6g,防风 10g,薏苡仁 30g,陈皮 15g,炒牛蒡子 15g:中药5付,每天一剂,分早晚2次服,水煎煮200,温服

2024.04.03

刻诊:服药后咳嗽已,无哮鸣音,咽喉少量痰,咽痒减轻,轻微脚肿,大便黏,难入睡,舌淡暗,苔白腻,脉沉细。

处方:上方,加防己15g,熟地黄20g:中药5剂。

2024.04.24

刻诊:无咳嗽,无气喘,无咽痒,不需使用吸入剂,无鼻塞流涕。膝盖无力,轻微脚肿,大便黏,难入睡,舌淡,舌中裂纹,苔白腻,脉沉细。

处方:射干 15g,蜜麻黄 10g,细辛 9g,五味子 10g,姜半夏 20g,炙甘草 10g,紫菀 15g,款冬花 15g,炒莱菔子 10g,瓜蒌子 10g,蝉蜕 6g,炒僵蚕 6g,防风 10g,薏苡仁 30g,陈皮 15g,炒牛蒡子 15g,防己 15g,熟地黄 20g:中药5付,每日一剂,分早中晚3次,水煎煮600毫升,温服

2024.06.15

刻诊:不需使用吸入剂,无咳嗽,无气喘,无哮鸣音,建议金匮肾气丸,附子理中丸交替服用。

 一、六经定位与八纲辨证

1. 初诊(2024.02.28)

六经定位:太阳(表寒)+ 太阴(痰湿内停)+ (肾阳不足,脚肿、怕冷)。  

八纲辨证:太阳为标,里虚为本。  

表证:遇冷发作、后背怕冷、脉弦滑,属太阳表寒。  

里证:咳嗽、口水黏、苔白腻、脚肿,疲劳乏力、脉沉细,属太阴痰湿。

2. 后期(2024.06.15)

六经定位:太阴(湿滞)+ 太阴阴(脾肾阳不足)。  

八纲辨证:由表入里,寒湿渐化,脾肾阳虚显露。  

二、核心经方解析

1. 射干麻黄汤(《金匮要略》)

病机:外寒束表,内饮郁肺。  

方证要点:咳嗽、气喘、喉中痰鸣(哮鸣音)、遇冷加重。  

药物解析:  

麻黄(辛温):开表散寒,宣肺平喘(《本经》主“中风伤寒,咳逆上气”)。  

射干(苦寒):清利咽喉,化痰散结(《本经》主“咳逆上气,喉痹咽痛”)。  

细辛(辛温):温肺化饮,通窍止痛(《本经》主“咳逆,头痛脑动”)。  

紫菀、款冬花(辛温):润肺化痰,止咳平喘(《本经》均主“咳逆上气”)。  

姜半夏(辛温):燥湿化痰,降逆和胃(《本经》主“伤寒寒热,心下坚”)。  

2. 喉科六味汤(射干、牛蒡子、蝉蜕、僵蚕、防风、薄荷)

病机:风邪上扰咽喉,痰瘀互结。  

方证要点:咽痒、耳痒、喉中异物感(口水黏)、遇异味诱发。  

药物解析:  

蝉蜕、僵蚕(咸辛平):祛风止痒,化痰散结(《本经》均主“小儿惊痫”,引申治风痰)。  

防风(辛温):祛风解表,胜湿止痛(《本经》主“大风,头眩痛,恶风”)。  

牛蒡子(辛寒):利咽透疹,解毒散结(《本经》主“风热肿毒,咽喉不利”)。  

三、方药演变与经方思维

1. 初诊(2024.02.28)

主方:射干麻黄汤 + 喉科六味汤(去薄荷)+ 三子养亲汤(莱菔子、芥子、苏子)。

思路:外散表寒(麻黄、细辛),内化痰饮(半夏、三子),兼祛风利咽(喉科六味)。  

2. 复诊(2024.03.04)

加茯苓、白术:针对太阴脾虚湿盛(脚肿、苔白腻浊),取“苓桂术甘汤”之意,健脾利水。  

3.三诊(2024.03.11)

加白芍、炙甘草、薏苡仁**:调和肝脾(芍药甘草汤),加强利湿(薏苡仁)。  

减青果、防风:表邪已退,侧重调和里证。  

4. 四诊(2024.04.03)

加防己、熟地黄:防己利水消肿(《本经》主“风寒温疟,利大小便”),熟地黄补肾填精(《本经》主“伤中,填骨髓”),针对少阴肾虚(脚肿、膝盖无力)。  
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
5. 终诊(2024.06.15)

转用金匮肾气丸+附子理中丸:温补脾肾阳气,巩固根本(少阴太阴合病)。  

四、《神农本草经》药物运用精髓

麻黄:开表散寒,宣通肺气,针对太阳表闭。  

射干:清利咽喉,破痰结,专治喉痹咽痛。  

细辛:温化寒饮,通彻表里,助麻黄开表,助半夏化饮。  

蝉蜕、僵蚕:虫类药祛风化痰,针对“风痰上扰”之咽痒、耳痒。  

防己:通利水道,治“风水”脚肿(《本经》主“风寒温疟,热气诸痫”)。  

五、总结

本案以“太阳-太阴”为传变主线,初起外寒内饮(射干麻黄汤证),兼风痰上扰(喉科六味汤证),后期脾肾阳虚显露(苓桂术甘、肾气丸证)。  

365站群VIP

治疗次第:先开表化饮,继健脾利湿,终温补脾肾。

体现了经方“先表后里”“标本兼治”的思维,契合《本经》药物“祛邪-调和-补虚”的三阶段运用原则。

林佳明,主任医师

来自广西钦州的小医师。

2022年7月,与利城老师出版了《林佳明经方实践录》,算是对自己学习中医25年的一个小结。

崇尚仲景医学,六经辨证,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、多发病,做经方一代传人。

擅长运用纯中医药治疗中风、眩晕、不寐、郁病、头痛、消渴、咳嗽、发热、哮病、喘证、胃痛、胃胀、月经不调、痛经、不孕及肿瘤术后、眩晕头痛以及颤震、咳嗽、喘证、胸痹、不明原因发热等疑难病症。

形成了经方六经辨证,注重兴阳、温阳、扶阳学术思想运用,强调本气自病,重视先后天两天。

2025年开启,我与利城,衷锐致力于用中医底层逻辑构建中医体系,剖析案例,方药。

在教学中成长,在教学中学习,用教学记录自己的中医之路。

欢迎加我微信,一起交流学习。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儿童健康 十人有九湿,3种食物是排湿高手,不要再傻傻的拔罐了    下一篇:儿童健康 名老中医舌诊经验    


Powered by 健康资讯宝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13-2024